采取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技術路線,恢復植被系統;
建立生物立地條件,先后投入2.74億元用于礦區形象提升;
采用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理,累計完成礦區排土場綠化面積8991畝;
栽植樟子松、銀中楊等喬木31981棵,栽植沙棘、錦雞等灌木311.04萬株,復墾綠化率達到100%,植被覆蓋率超過85%……
作為集煤炭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國有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白音華有限公司露天礦,緊緊圍繞綠色礦山建設核心主題,確立了“林、草、礦”三位一體的人工生態型礦區,堅持以生物措施固本,以工程措施固形,兩種措施優勢互補的技術路線,致力打造北方高寒地區綠色礦山標桿企業。
如今,礦區生態系統逐步恢復,煥發勃勃生機,6.54萬平方米“景觀式”排土場和“草原生態式”排土場初步建成,植物多樣性引來更多野生動物在礦山棲息安家。今年,該礦成功列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
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白音華有限公司露天礦綠色礦山建設的成果是西烏珠穆沁旗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的縮影。西烏珠穆沁旗以礦山環境綜合整治專項工作為契機,以露天煤礦為重點,用更嚴的標準、更細的措施深入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自5月份以來,實行月調度制,每月召開露天煤礦現場調度會,逐礦實地檢查并召開座談會,相關職能部門及時反饋礦山企業存在的問題,引導企業相互學習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綠色礦山建設暨環境綜合整治各項制度要求變為一個常態化的工作,使企業充分認識到“綠色礦山建設評估不是結果而是開始”。
同時,該旗著力推進礦山環境綜合整治,在期礦山積極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并積極履行治理主體責任,今年以來,在期礦山已治理面積17.63平方公里,投入治理資金4.5億元。“我們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按照全盟綠色礦山建設規劃,到2023年將全旗在期的礦山企業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西烏珠穆沁旗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包永生告訴記者。
如今,西烏珠穆沁旗已納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礦山企業3家,納入自治區級綠色礦山名錄礦山企業8家。綠色,已成為西烏珠穆沁旗礦業發展的新底色、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