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對這起非法采砂案作出一審判決。
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謝某與他人合伙設立某建材加工場,負責尋找砂石來源及加工后的砂石銷售。2019年4月,被告人謝某、羅某等人商議在該縣寨崗鎮某河灘地以建設魚塘的名義暗中開挖砂石,謝某經營的某建材加工場則對開挖出來的砂石進行收購。之后,謝某、羅某在該河灘地非法開采砂石并加工銷售共計3萬多立方米,賣出非法開采的砂石獲利56萬余元。經測繪公司對寨崗鎮該河灘地塊開挖成魚塘的面積進行測量,被非法開挖的魚塘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開挖方量7萬多立方米。
被告人陳甲、陳乙是該建材加工場的小額股東兼管理人員,在明知謝某、羅某未辦理采礦許可證且以建設魚塘的名義非法采砂的情況下,仍收購上述砂石并加工銷售牟利,同時參與建材加工場的管理收取分紅并領取工資。
連南法院一審審理認為,被告人謝某、羅某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情節特別嚴重,構成非法采礦罪;被告人陳甲、陳乙明知羅某等人開挖魚塘所得的砂石沒有采礦許可證,仍然進行收購,情節嚴重,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同時,被告人謝某、羅某非法采礦的行為破壞了國家礦產資源,造成了生態環境和社會公共利益損害,應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據此,被告人謝某、羅某均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并共同向國家賠償非法采砂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和生態環境修復費用355萬余元。被告人陳甲、陳乙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