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作為礦產資源大市和大氣污染傳輸通道重點城市,礦產資源開發歷史悠久,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治理欠賬較多,嚴重破壞生態平衡,成為了綠水青山的“斑點”,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環境治理工作迫在眉睫。為進一步摸清濟寧市歷史遺留礦山底數,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扎實開展歷史遺留礦山圖斑核查工作,核查速度和審核質量均位于全省前列,在省廳四次通報中兩次位居全省第一。
科學謀劃,迅速行動
按照自然資源部及省廳工作要求,濟寧市高度重視、認真部署,迅速制定核查工作方案,組織召開全市歷史遺留礦山礦山核查技術培訓會;為保障圖斑核查經費到位,積極主動與財政部門對接,申請資金25萬元,聘請魯南院濟寧分院作為濟寧市核查工作技術支撐單位,指導各(縣、市)區圖斑核查技術工作。
強化督導,加速核查
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礦山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礦山綜合整治專班名義,以各縣(市、區)政府分管領導為督導對象,向各縣(市、區)政府下發全市核查工作進展情況通報13期,通報各縣(市、區)每日圖斑送審及累計過審情況,強力督促各縣(市、區)加快核查工作進度。
梳理結果,有序公告
根據核查結果,濟寧市初步建立了工作臺賬和基礎數據庫,為下步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同時,根據要求,濟寧市按照“核實一批、認定一批、公告一批”的原則,對認定為歷史遺留礦山的圖斑分批公告、壓茬推進,確保按時高質量完成圖斑核查任務。
歷史遺留礦山圖斑核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基本摸清歷史遺留礦山底數,為濟寧市礦山修復治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核查結果的合理運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不斷創新完善生態修復制度機制,積極探索礦山修復治理的“濟寧模式”,打造符合濟寧特色的礦山治理新格局,推動實現自然資源領域爭先進位目標,努力擘畫濟寧生態發展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