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粉煤灰、脫硫石膏、爐渣等工業固廢?這個讓火力電廠大傷腦筋的問題有辦法解決了!位于長治市屯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西住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蒸壓輕質加氣混凝土板材項目,以工業固廢為原料生產的新型綠色環保墻體材料,成為建筑市場搶手貨,實現“黑色污染”變廢為寶。
近日,筆者走進車間,只見這里遍布大型設備和管道系統,機器轟鳴,工人忙碌。“粉煤灰被加入適量的發氣劑、調節劑、氣泡穩定劑,經過配料攪拌、靜停、切割和高壓蒸汽養護等多道工序,最終變成蒸壓輕質加氣混凝土板材,整個過程需要10個小時左右。”項目生產負責人陳文治介紹著工藝流程。
10個小時!工業固廢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建材,激活的不僅是環保指標提升,更是產品價值的提高。陳文治算了一筆賬:“電廠處理1立方米工業固廢需要60元左右,但是經過加工,接近一比一產出后,1立方米蒸壓輕質加氣混凝土砌塊市場價160元,看似短短10個小時,一進一出卻‘身價’大增。”
工業固廢從一無是處到重獲新生,離不開技術加持。2020年5月,山西住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3億元,引進德國先進全套生產線,建設年產160萬立方米蒸壓輕質加氣混凝土板材項目。為了實現產品升級,公司成立實驗室,加強與高校合作,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相繼研發出集建筑結構和保溫裝飾一體化的新型裝配式墻板、建筑免拆外模保溫一體板、預埋線槽機電一體化墻板、建筑一體化安裝定位構件等20多項專利技術和產品,這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技術“密鑰”,使得項目生產成本不斷下降、產品性能持續提升。
剛剛下線的板材在大型機械處理下,整齊碼放在流水線上。這些板材通過質檢、切割、包裝后,即將發往各地。“我們的產品輕質高強、保溫隔熱,特別是具有安裝方便、可拆卸重復利用的優點,是裝配式建筑的首選。”陳文治說,項目投產一年來訂單不斷,產品銷往寧夏、青海、陜西、河南、河北等地。2021年,兩條生產線年產70萬立方米,年利用工業固廢70萬余立方米,今年力爭產量達到100萬立方米。
未來謀劃建設10條生產線,以脫硫石膏為原料的石膏生產線項目正在火熱建設……在探索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道路上,山西住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思路愈加清晰。陳文治說:“我們要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積極擴大項目規模,把工業固廢‘吃干榨凈’,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