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當中國絕大部分地區已是春暖花開時,海拔4000米的四川甘孜州依舊白雪皚皚,氣候寒冷。但中國能建葛洲壩路橋公司承建的砂石場卻一片熱火朝天,機器轟鳴,皮帶轉動,源源不斷的優質砂石從這里運出來,標志著砂石系統正式投產運行。
這是值得紀念的一天!從進場到順利投產,中國能建葛洲壩路橋公司的建設者在雪域高原奮戰了近百個日日夜夜,克服了高海拔、高寒、缺氧的惡劣自然條件,交出了骨干力量的優異答卷。

雪域高原的路橋奮進力量
2021年12月11日,四川甘孜州重點工程砂石場正式開工建設。年底將近,這不僅僅是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更是對公司作為重點工程骨干力量的考驗。
公司數百名建設者以“開戰即決戰”的緊迫感“跑步”進場。然而,從海拔1000米突然躍升至海拔4000多米,對人身體的承受能力是極大的考驗。第一夜,由于缺氧、高原反應,幾乎沒有人能睡著。后面的連續幾天,頭疼、睡不著更是常態。而到現場后,大雪冰凍的場地、零下十度的氣溫,則是項目建設的另一個挑戰。

高寒不是阻礙,缺氧不缺精神。勇擔重任的建設者沒有后退,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狀態中,前期規劃、系統設計、設備物資采購、場地平整、溝通協調……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推動起來。憑著一瓶氧氣、一件棉衣、一幅圖紙,建設者開始在4300米的雪地奔走。

一場前所未有的攻堅戰全面打響!百日之內,就要修建一座特大級砂石系統,而此時12月的甘孜州白天氣溫已低于零下五度,夜晚甚至低于零下十度。施工現場,一個個涌動著的紅色、黃色安全帽,上上下下,在一片銀裝素裹中格外耀眼。昔日荒蕪人煙的地方,如今即使是黑夜也燈火通明。

隨著施工的推進,即將進行膠帶機部件安裝,部件的采購、運輸到現場迫在眉睫。大雪道路結冰成為最大的障礙。砂石系統籌備組副組長王雪飛立即組織人員掃雪除冰。頂著風雪,揮舞鐵鍬,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浴“雪”奮戰,終于將項目主要入口、主干道等地的積雪全部鏟除,為作業人員及車輛開辟了一條“不打滑”的通暢之路。
陣陣風沙撕扯著枯黃的灌木叢,桁架焊接迸發出絲絲火花,機械共鳴砂礫碰撞落下,這是四川甘孜州重點工程砂石系統的一幕幕場景。從第一副桁架吊裝到主體安裝完成,從第一臺篩分設備成功安裝到砂石加工場投產試運行。一座現代化,智能化的特大級砂石系統在海拔4300米的高原拔地而起,并為工程117.6公里的工區提供優質、穩定、安全的砂石骨料。

“從長江之畔走到雪域高原,我們牢牢地樹立起中國能建葛洲壩路橋的砂石旗幟,依靠的是每一位中國能建葛洲壩路橋人的奮進拼搏,以及我們在砂石板塊沉淀、歷練和精神的傳承,讓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在高寒、高海拔、缺氧的極端條件下打造出行業一流的砂石系統。”黨支部書記、項目經理史瑞杰說。
極端條件下的標桿砂石系統
作為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旗下專業綠色砂石公司,路橋公司在工程建設中加大科技創新和先進設備引進力度,全力打造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精益化、集約化砂石系統。

系統建設時,該砂石系統成品料倉采用百分百封閉廠房,智能降塵降噪;加工場內實現全面電動化,減少了對柴油和汽油等高污染燃燒物的使用;對征地紅線范圍內草皮進行分離,集中堆放,并定期灑水養護。生產過程中,不斷完善綠色砂石生產技術工藝,采用多級沉淀、除塵系統、無死角霧炮機,實現了全線全封閉、零排放、綜合利用率高的目標。
砂石系統地處高海拔、高寒地區,濕法工藝不僅限制了系統生產時段,在低溫季節不利于正常生產,產生的泥漿也會污染地質環境。經過現場反復論證、實地勘察,項目部決定采用干法工藝生產,同時安裝風機和收塵器對產生的粉塵進行回收,并采用篩分設備進行篩分,不僅確保了成品率高,也實現了節能環保,減少了廢水排放、細砂流失。

走近廠房,只見多臺設備和十幾條膠帶機飛速運轉著,縱橫交錯的皮帶長廊輸送著高質量的砂石骨料。兩側的高速工業相機實時采集,將可視化的工藝流程和加工系統生產全過程顯示在中控室屏幕上。砂石系統技術人員正通過屏幕的實時圖像,對砂石粒度、粒形等各個參數進行實時分析調整,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每座精品建筑都是匠心的凝聚
背后都有一群堅毅而執著的人
面對高原的環境挑戰
中國能建葛洲壩路橋人
敢為人先
與時間賽跑
用“敬業、專業、人品、精品”
實現了砂石場的順利投產運行
永不止步
他們也將繼續在雪域高原上
創造出“葛洲壩砂石”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