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陜西省財政廳作為主發起人,聯合陜西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及社會出資人共同發起設立的陜西省秦嶺礦山生態修復基金(以下簡稱“秦嶺基金”)有了最新進展。首期資金3030萬元已于2022年1月到位;并在2022年3月1日完成中基協備案,目前基金全面進入投資運營階段。

秦嶺基金總規模3.03億元,是陜西省為落實自然資源部2019年12月24日發布的《關于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自然資規〔2019〕6號)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等文件精神設立的市場化運作基金。是切實貫徹國務院2021年11月10日發布《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國辦發〔2021〕40號),推行“市場運作、科學治理”模式的一次積極探索和嘗試。2022年3月,秦嶺基金首期資金全部到位,并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注冊備案。這標志著秦嶺基金已完成了前期所有準備工作,并全面進入基金投資運營階段。

秦嶺基金主要投向陜西省內以秦嶺地區為重點,兼顧其他地區,支持廢棄、政策性關閉、責任主體滅失等礦山的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領域。
為鼓勵、引導、推動陜西省內市(區)市場化生態修復治理,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將持續推介秦嶺基金等各類基金,全面促進有關市縣銜接合作推進生態修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