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德國生活垃圾處理率如何達到97%
據歐盟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歐盟人均產生生活垃圾475公斤,比峰值2002年的527公斤下降了10%。并且,生活垃圾的處理率達到了97.9%,其中分類回收、填埋垃圾各占28%,焚燒和堆肥占27%和16%。
歐盟國家的生活垃圾處理率已經達到如此之高,它們是如何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的呢,有哪些好的辦法和政策呢?下面一起看看歐洲代表性國家——德國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的一些措施。
德國是公認的發展循環經濟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其垃圾處理的封閉式生態系統早已經進入了良性循環。早前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5%的德國人把環保問題視為僅次于就業的國內第二大問題,所以全民重視是德國垃圾處理成功的基礎。
在德國,每個公民都必須對垃圾嚴格分類,每個小區的垃圾點都有5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棕色垃圾桶裝有機垃圾;黃色垃圾桶裝輕型包裝垃圾;綠色垃圾桶收集廢紙;白色垃圾桶裝透明無色的玻璃制品;綠色垃圾桶裝有色玻璃。并且考慮到噪聲污染,裝玻璃的垃圾桶統一安放在專門的回收區。
小區里一般沒有公共垃圾桶,通常是每棟樓有專屬的垃圾點。在一些地方,垃圾桶還會被作為私人物品對待,可能還會上鎖。德國人十分注重垃圾分類,如果分錯垃圾,很可能會被鄰居毫不留情的指出來,這將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
德國的城市政府每年會印發專門的《垃圾分類說明》和《垃圾清運時間表》,并挨家挨戶投到各家郵箱。清運車輛會按照時間表,到居民區收運各種垃圾。“環境警察”也會不定時抽查居民是否有很好地進行垃圾分類,如果垃圾亂丟就會遭受罰款。
另外,德國還實行塑料瓶和易拉罐回收押金制。為了保證盡快有效回收這些瓶罐,在居民購買瓶/罐裝水、飲料時,會在價格里提前征收瓶罐押金。消費者將空瓶罐丟進機器之后,會返回之前的押金。
德國的垃圾分類非常細致,基本上能夠回收的東西都會被循環利用。另外,德國的垃圾填埋比例很小,生活垃圾要先進行焚燒處理才能進入填埋場,進行填埋的基本上都是灰渣。即便如此,隨著循環利用的比例越來越高,德國的垃圾焚燒廠甚至面臨著無垃圾可燒的局面。
- 桂林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BOT項目建成投產...(2021-07-01)
- 垃圾分類的韶山經驗:推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2020-12-09)
- 海南省澄邁首個大件垃圾破碎中心投入運營(2020-12-04)
- 完善末端處理體系,倒逼前端垃圾分類—紹興嵊州市建筑垃圾綜合資源利用...(2020-12-01)
- 打造“無廢”黃石,廣州白云區首個全品類再生資源中心啟用...(2020-11-19)
- 南寧市積極探索垃圾分類新模式 助推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2020-11-19)
- 徐州垃圾分類進入“法治時代”個人最高罰500元(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