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骨料成兩會熱點話題 建筑垃圾以“資源化”提案頗多
建筑垃圾資源化問題隨著各省級兩會的召開,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兩會代表們提出了一系列的建筑垃圾資源化提案,建議以“資源化”技術轉變建筑垃圾處置困境。提案一出,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響應和支持。
建筑垃圾
一、廣東省人大代表周小萍把建筑垃圾轉化為生態建材
廣東作為經濟大省,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不少于五億噸。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未來建筑垃圾必然繼續增長。大量的建筑垃圾,若不能有效處理,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影響。1月20日,省人大代表、廣東同德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小萍接受采訪時建議,對建筑垃圾加以資源化利用,打造新型建筑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基地,努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
省人大代表、廣東同德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小萍
周小萍表示,目前廣東省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方面走在前列的是揭陽市,該市已初步做到了建筑垃圾運輸、收集、處理無害化、規范化、資源化、產業化,并擁有每日5000~10000噸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的環保公司,建議將相關經驗全省推廣。同時,應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從政策上加以引導、扶持,充分調動企業投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的積極性,集中規劃、建設、環保、城管等職能部門的力量,打造新型建筑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基地。周小萍認為,可優先考慮PPP模式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二、九三學社寧夏區委會多途徑開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工作
隨著寧夏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舊城改造,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已成為城市主要固體廢物污染源。建筑垃圾加劇了城市土地、資源的緊張,造成生態地質環境的污染,嚴重損害城市環境衛生,惡化居住生活條件,阻礙城市健康發展。
據調查,建造每萬平方米房屋將產生500~600噸垃圾,如果拆除同樣面積的舊建筑,垃圾產生量將在13倍以上,占用土地2.5畝。據不完全統計,銀川市年產建筑垃圾近1000萬噸。目前的處理方式不但污染了環境,而且還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也形成了公共安全隱患,同時,建筑垃圾填埋也影響著土壤,甚至地下水的質量。2008年,銀川市將建筑垃圾統一收集運輸到閱海,利用建筑垃圾堆砌了2座景觀山,成為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典的主會場。
九三學社寧夏區委會
九三學社寧夏區委會建議,盡快制定頒布建筑垃圾管理辦法,提高監管水平,對建筑垃圾的產生、運輸、處置制定明確的規程和標準,實行三位一體的閉合式監管;科學規劃建設建筑垃圾處置場,適應城市建設的需要,各縣區應根據城市規劃和建設計劃,經過考察論證,合理規劃建設建筑垃圾處置場;應用信息技術,創新建筑垃圾運輸處理機制,通過監控視頻和GPS導航定位系統,在主要路口設置城管渣土執法崗亭;積極開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借鑒外地先進城市的成功經驗,實現變廢為寶。
三、江蘇省政協委員陳永戰全面廢止城市垃圾填埋尋求處置新路徑
2月6日,江蘇省政協委員們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相關職能部門將拿出一系列具體的新舉措,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
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市城建集團副總經理陳永戰
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市城建集團副總經理陳永戰介紹說:“南京現有的4個垃圾填埋場,已經全部停止使用,生活垃圾均通過焚燒的方式,進行發電。也就是說,垃圾填埋方法已經徹底廢止。‘退役’后的垃圾填埋場并不是放置一邊、不管不顧,而是全部封閉,防止次生污染。”
陳永戰介紹,南京工地建設及河道清淤每年產生的泥漿180萬噸,近期將在江寧銅井建設回收利用中心,力爭年底前投用:所有泥漿收集起來,進行干化處理,制磚后再利用。
四、上海市人大代表馬進多方施策才能源頭減量
2015年上海市生活垃圾清運量790萬噸,經分流分類后利用約190萬噸,進入焚燒、填埋等末端處置約600萬噸,建筑垃圾申報量已達1億噸。然而,在垃圾全過程管理的體系構建和機制上,上海還存在著明顯的短板和薄弱環節。上海市人大代表馬進建議:確立合理的垃圾分類標準,發揮政府、市場機制以及市民參與垃圾處理的作用,共同施策,補上垃圾全過程管理體系的短板。
上海市人大代表馬進
沒有整體觀,就無法讓垃圾分類從當前的困境中突圍。馬進說,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力度其實并不弱,初期居民參與熱情也相當高,但不少居民發現,在家按要求分類好的垃圾又被重新混裝混運,久而久之,居民參與率自然就大為降低。因此,居住區物業駁運及中轉環節的混裝混運現象亟待改善。
由于長期的惡性循環,各類垃圾持續涌入,上海市最主要的廢棄物處置基地老港,已經面臨“無地可埋”的困境。馬進表示,垃圾不應該簡單的填埋、焚燒,應該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水平;但與此同時,又有不少可再生資源利用企業由于得不到分類后的資源而影響生產,導致生存困難。
為了提高垃圾綜合治理能力,馬進建議盡快確立合理的垃圾分類標準,讓源頭減量更有依據:“建議相關政府部門組織專家,對垃圾分類方式進行深入研究,制訂出符合上海市情的有效分類辦法,并制定可以落地的制度措施。”同時,發揮市民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各環節的監督作用,設計各環節參與人互相監督、互相制約體系。在社會大眾參與的背景下,還需坐實垃圾發現與上報環節,如可以考慮在網格化管理中增加垃圾發現、報告等功能。
建筑垃圾及其處置相關的提案、議案以及呼吁、建議還在不斷增多。從以上議案、提案或者是建議中,可以看到建筑垃圾處置行業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此外,在城市建筑垃圾形勢日益嚴峻之外,農村建筑垃圾問題也日漸凸顯,出現農村垃圾多元化增長,垃圾處理及環保設施、設備落后;農村建房建筑垃圾存在盲點,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已經成為“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以目前我國所具備的條件要做到資源化和市場化,甚至100%資源化和市場化尚有一定難度,因此抓住關鍵問題綜合發力。
關于“資源化 ”的資訊
- ??谠圏c建筑垃圾分類收運(2023-03-14)
- 明天起,正式實施!全國首部省級建筑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規出臺...(2023-02-28)
- 濟南:強化建筑垃圾綜合治理 助力“無廢城市”建設(2023-02-22)
- 日處理能力600噸!山東首個廚余垃圾處理項目在濟南投入試運行...(2022-07-29)
- 廈門“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理念深入人心(2022-06-13)
- 德州首個固廢應用科普館在武城縣建成開放(2022-04-18)
- 江蘇2025年垃圾分類系統基本實現全覆蓋(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