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資源化任重道遠,全國各地出政策、建項目、多措施不斷趨向完善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不少地方都進入了建設高峰期。不論是危房改造,民戶拆遷,道路建設,還是商務樓宇擴張,這些發展齊齊指向了另一個環境問題——建筑垃圾應該如何處置。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建筑垃圾目前已經占城市垃圾總量的7成左右,10年里產生量增長幅度超過100%。按照這樣的增長形勢走下去,每年就能產生數十億噸的建筑垃圾,并且以10%的速度遞增。建筑垃圾爆炸式增長還不是最令人擔憂的,其資源化利用量連產生總量的一成都不到才是值得警惕的。露天堆放、填埋、焚燒,不論是哪一種處理方式都相當于浪費建筑資源的同時占用其他有用資源,雙向疊加帶來的環境和效益問題尤為顯著。
將建筑垃圾的“廢棄物”屬性扭轉為“再生資源”屬性仍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缺乏政策引領,建筑垃圾再利用好事難落地。在尋求頂層設計拉動之外,創新產業模式,推動市場運轉,進行管理“補位”等措施都是突破建筑垃圾資源化難題的可行方案。
再資源化的道路上,全國各地出政策、建項目、多措施,不斷趨向完善。
湖北:11城擬上馬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
隨著城市建設進程,建筑垃圾的處置不容忽視。11月13日,湖北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三年,湖北省有11個城市準備新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每天處理約3萬噸建筑垃圾,實現變廢為寶。
據不完全統計,湖北省每年產生渣土、廢舊混凝土、廢舊磚石等各類建筑垃圾約8283.3萬噸。目前,僅襄陽市建成1座年處理量達百萬噸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其他城市除小規模利用設施外,大量建筑垃圾還在用外運傾倒、隨意堆放、工地回填、建場消納等方式處理,資源化利用程度較低。未來幾年,各城市建筑垃圾總量仍然巨大,如武漢市預計,“十三五”期間需處置建筑棄土累計達到6500萬立方米,每年產生建筑棄料2450萬噸。如果任憑大量建筑垃圾存在,會占用土地,污染水源,破壞環境,成為城市管理的頑疾。
對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有多種方式,棄土可以修復破損山體、建設公路防護帶,建筑垃圾可以破碎成粉末,做成路沿石、行道磚等建材。
除了新建資源化利用廠外,湖北省也在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建筑垃圾的處理。湖北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學習借鑒省內外先進城市經驗做法,研究出臺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實施意見,加快推進該項工作。
青島:2017年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1211萬噸
據悉,青島市城鄉建設委以打造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青島模式”為主題,緊緊抓住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兩項重點工作,全面推進產業園區建設、再生產品推廣應用等各項工作,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全面推進。
截至目前,2017年青島市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1211.7萬噸,可節約填埋土地1200余畝,減少對周邊3600余畝土壤和地下水源的污染,實現產值約15億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全面統一。
《深圳市建筑廢棄物管理辦法(送審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渣土、棄土、淤泥、磚塊……這些在城市建設和房屋裝修中產生的統稱為建筑廢棄物,如何處置它們,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為了加強對建筑廢棄物的管理,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起草了《深圳市建筑廢棄物管理辦法(送審稿)》并報送市政府法制辦審查。2017年11月6日,深圳市法制辦將征求意見稿及其說明全文發布,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擬在出臺后取代《深圳市建筑廢棄物運輸和處置管理辦法》,實現建筑工地、泥頭車、受納場和綜合利用廠等環節的閉環管理。
《辦法(送審稿)》明確將建筑廢棄物分類納入法律法規體系,為實現建筑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提供立法保障。
目前,和建筑物廢棄物有關的辦法和條例有兩個。一個是《深圳市建筑廢棄物運輸和處置管理辦法》,原由市城管局牽頭,以市容環境和泥頭車安全管理為核心,現需結合主管部門特點,充實工程建設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和手段。
另一個是《深圳市建筑廢棄物減排與利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原由市住建局牽頭起草,主要內容為建筑廢棄物減排與綜合利用,新的《辦法(送審稿)》急需將建筑廢棄物排放、運輸等處置全過程管理納入其中,形成完整的管理鏈條。
深圳市法制辦認為,需盡快通過立法層面解決職能劃轉后相關部門職能分工和執法依據問題,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體系。
《揚州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
這個月開始,《揚州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掇k法》對市中心城區、縣(市)城區范圍內從事建筑垃圾排放、運輸、消納等處置行為作了規定,明確要求施工單位制定揚塵防治方案并按照方案施工,有效控制揚塵污染。未制定方案或未按方案施工的,由城鄉建設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仍未達到環保要求的,可以責令其停工整頓。
無錫出臺新措施 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10月19日上午,無錫市政府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實施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垃圾處置管理的實施意見》,促進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產業化發展。
兩個《實施意見》指出,對于生活垃圾分類,無錫市將按照“統籌規劃、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的原則,以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全面推廣垃圾分類工作。針對不同單位,細化垃圾分類處理方法,到2020年,無錫市市區范圍內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將達70%。
對于建筑垃圾處置管理,按照“合理布局、全納處置”的目標,規劃建設包括建筑渣土、裝修垃圾在內的建筑垃圾中轉、消納處置場所和資源化利用項目,著力形成城區與外圍區域建筑垃圾處置資源共享的格局。建立聯控共管機制,完善執法保障制度,實施全程許可控制,從而構建“全程許可管理、綜合資源利用、統一平衡消納”的建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從加強領導、立法保障、資源利用和聯控聯管四個方面對建筑垃圾處置管理明確了工作要求。
針對建筑垃圾亂偷倒、嚴重影響市容的狀況,將進一步加大執法打擊力度。市、區聯動,公安、城管、住建、交通、農林等多部門聯手,進一步加大專項治理力度。將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對擅自將裝修垃圾委托給非專運單位承運的,以及專運單位或車輛亂偷倒裝修垃圾等違法行為,依法從嚴查處;對擅自運輸、不按規定線路運輸、不封閉運輸、拋灑滴漏、超載超限、擅自加高廂欄板、衛星定位系統運行不正常等違法行為,依法從嚴查處。
義烏市建筑垃圾精細化治理
近日,為實現源頭治污、長效管理,讓建筑垃圾不再成為商城之痛,義烏市著重提升執法規范化,強化建筑垃圾精細化治理。
義烏市從建筑垃圾的排放、運輸、消納等環節入手,建立“兩點一線”日常監管機制,即建筑垃圾清運和消納的終點,以及清運的運輸路線。一方面,將監管關口前移,抓好“起點”管理,在工程開工前就與施工方銜接,督促轄區內建筑施工工地嚴格按規定對進出口道路進行硬化,設置沖洗平臺、車輛沖洗及降塵等設施,確保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凈身出戶”。同時,實行動態巡查,準確掌握轄區內涉及土石方在建工程清單、工程進展、建筑渣土方量及渣土流向等信息,取得管理主動權;并通過對全市各大在建工地安裝監控探頭,實現區域監管實時全覆蓋。另一方面,抓好動態監管,強化“線”上管理,按照網格化管理機制,嚴格落實網格責任,加大轄區道路日常巡查力度,而針對清運車輛傾倒亂象,各大隊會結合轄區內建筑垃圾消納場所的設置,以點帶面,加強其周邊區域的日常巡查,確保全程無空檔。
為進一步加大執法打擊力度,義烏市一手抓錯時執法,針對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多在夜間運輸的特點,嚴格落實夜間值班制度,成立夜查小組不定時開展“零點行動”,狠抓重點時段、重點路段,做到發現一起,嚴查一起。一手抓交叉執法,通過開展隨機抽查、跨轄區執法檢查,有效查漏補缺。此外,還構建了全民監督網,舉報并協助查處亂傾倒建筑垃圾行為的市民,可獲得獎勵。
荊門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荊門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草案)》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設工作的全面推進,荊門市建筑垃圾產生量逐年增長,建筑垃圾消納處置需求不斷增加,排放與消納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當前,建筑垃圾管理過程中,黑車運輸、超載、遺撒和不規范處置建筑垃圾現象較為突出。同時,部門監管執法困難、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滯后、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機制尚未形成等問題也加大了建筑垃圾管理的難度。對此,進一步建立健全建筑垃圾排放、運輸、消納等處置活動的長效機制,將現行有效的管理經驗上升為地方性法規,是規范建筑垃圾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
會議同時就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強調:一要抓管控,首先是抓源頭管控,實行排放核準制度,真正把“誰產生、誰處置”落到實處;其次是抓運輸環節的管控,各相關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作配合,把運輸環節的管控落到實處。二要抓建設,統籌謀劃中心城區建筑垃圾管理建設,結合條例的制定出臺,加快推進中心城區靜脈產業園建設,特別是抓好建筑垃圾綜合處理項目的建設。三要抓規范,物價部門要規范建筑垃圾收費管理,將監管措施落到實處。
- ??谠圏c建筑垃圾分類收運(2023-03-14)
- 明天起,正式實施!全國首部省級建筑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規出臺...(2023-02-28)
- 濟南:強化建筑垃圾綜合治理 助力“無廢城市”建設(2023-02-22)
- 砂石招投標應關注: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意見!(2022-09-05)
- 日處理能力600噸!山東首個廚余垃圾處理項目在濟南投入試運行...(2022-07-29)
- 廈門“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理念深入人心(2022-06-13)
- 《福建省礦產資源監督管理辦法》政策解讀(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