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密 碼: 忘記密碼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支持 > 行業資訊
客服熱線:0371-56727233 官方微博

破解垃圾“圍城” 上海三年內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全覆蓋

日期:2018-04-27 | 來源:中國振動機械網
  當前上海固廢污染物處理能力不足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處理措施仍然局限于焚燒與填埋為主;二是有處理資質的處理企業數量及能級和目前的市場需求量還不匹配。 “垃圾圍城&rdquo..

  當前上海固廢污染物處理能力不足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處理措施仍然局限于焚燒與填埋為主;二是有處理資質的處理企業數量及能級和目前的市場需求量還不匹配。

“垃圾圍城”已經成為許多城市的“阿喀琉斯之踵”。

近期,上海為期三年的新一輪“環保戰役”正式打響。4月10日,上海市政府正式發布《上海市2018-2020年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其中針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明確了“繼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和“完善生活垃圾末端處置體系”等共5條具體要求。

而在4月21日,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發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規劃到2020年所有區要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90%以上的居住區垃圾分類實際效果要達標。

多個行動計劃的目標都很明確:提高垃圾資源回收率,構建更全面和完善的城市固廢垃圾的分類、運輸、處理以及循環利用體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發現,盡管目前上海圍繞固廢污染處理堅持源頭減量、全程分類、末端無害化處置,以及資源化利用等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和具體實施辦法,但在實際中的固廢污染環境防治的工作仍然面臨著諸多的困難與挑戰:垃圾分類尚未能全面推廣,固廢處置能力明顯不足等等。

這些問題,都是擺在每個城市面前的“必答題”。

垃圾分類的推進與難題

上午11點,站在上海遠郊區某個偏僻的生活垃圾處理站門口,一輛剛剛滿載的運輸車正好在往壓縮機里卸載成袋的垃圾。旁邊一處經過垃圾發酵處理后的肥料已然堆成了一座小山丘。

“這里基本都是濕垃圾,分類后垃圾會有專門的運輸車運過來放到旁邊的處理區進行集中處理。”現場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目前雖然當地從源頭分類后再運輸過來的生活垃圾總量還不算多,但他們明顯感覺到今年的“趨勢很明顯”。

記者了解到,當前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構建生活垃圾末端處理體系等為代表的“固廢處置”正在成為上海新一輪三年環保行動計劃中的關鍵舉措。

根據計劃,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被明確為“一個目標,完善或構建四個體系”的核心任務體系。其中,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和完善末端處置體系都進行了明確的目標設定。

根據計劃要求,到2020年上海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要基本實現全覆蓋,生活垃圾資源回收率達到38%目標;在末端處置體系方面,要求力爭到2020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3.28萬噸/日;全市濕垃圾分類處理能力力爭達7000噸/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上海針對固廢處置相繼修訂《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開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立法調研,出臺了《上海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等9部政府規章,以及一大批規范性文件,明確了各類固體廢物從收運到利用處置的全過程監管制度規定,基本實現“全覆蓋”。

其中的一個關鍵模式是“綠色賬戶”。記者在上海奉賢、閔行等地的多個小區看到,如今多數小區的入口位置都擺放了五個顏色的垃圾桶,供市民進行分類投放,垃圾桶旁就有一個二維碼,投放完垃圾居民用手機掃描后就能夠領取到一定的積分。

一位業內專家表示,目前通過不斷完善的制度建設,上海新一輪環保三年行動方案中針對固廢垃圾處理已經具備了“自上而下”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但未來同時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有機配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上海在實際推行垃圾分類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的問題與不足。

4月25日,國研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推行固廢垃圾分類與減量,首先遇到的阻礙就是人們的分類處理觀念尚未全面形成,與現行的政策相比,垃圾分類的觀念“還沒有形成配套”。

資料顯示,上海市自2011年正式啟動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并連續五年將其納入“市政府實事工作”,但至今7年時間過去了,垃圾分類投放的問題依然尚未在全市推廣開來。

今年3月上海出臺的《關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中提到,2018年先確保所有企事業單位全面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以及在靜安、長寧等6區率先實行“日常干、濕兩分類”等;到2020年,上海所有區要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4月25日,知名環保人士黃小川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是整個垃圾分類成功的關鍵,需要整個社會人的自覺,公共環境意識的樹立,需要社會的責任與奉獻意識的全面養成。

“急功近利,一定是欲速而不達的。”黃小川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日本、歐美推行的較為成熟的垃圾付費制度來看,公民意識與環境意識的培養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

固廢處理困局待解

破解“垃圾圍城”的另一個關鍵點是提升固廢污染物處置能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實地走訪了上海兩家位于遠郊區的廢固處理企業。一位任職于工業廢物處理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工廠使用的國內較為普遍的回轉窯來處理工業垃圾,雖配備實驗室,但主要是用來檢驗審核接收工業廢料的物質和已簽合同上的是否一致。“工廠現在是不愁訂單,2018年的合同也早已經全部簽完。”他告訴記者。

在鑫廣再生資源有限公司門口,工人師傅告訴記者,工廠的業務量很大,部分工人經常要從早上6點半工作加班到晚上10點鐘。已經下班了的廠門口,記者看到還有至少4輛滿載舊電視機的卡車在焦急地排隊等待著上晚班的工人來卸貨。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當前上海固廢污染物處理能力不足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處理措施仍然局限于焚燒與填埋為主;二是有處理資質的處理企業數量及能級和目前的市場需求量還不匹配。

據上海市環保局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生活垃圾產生總量879.9萬噸,其中衛生填埋381.7萬噸,焚燒處理319萬噸,堆肥處理27萬噸。焚燒與填埋的處理比例占到了近80%。

固廢處理手段較為單一,實際也體現了相關處理技術研發投入不足的普遍現象。

4月25日,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夏學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對固廢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相關技術研發投入不足,相關企業處理設施建設嚴重落后是造成固廢處理難的原因之一。

“現在上海擁有資質的企業數量比較少,市場需求又比較大,也導致企業創新的動力不足。”上述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前上海對興辦廢固處理的企業要求很高,而實際中有資質的企業十分有限,在市場需求量增大的情況下,企業研發投入并不算積極。

據上海環保網站公布數據,截至2016年底,上海區域內擁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證書的企業僅有5家,累計接收處理了201.65萬臺舊家電。而上海擁有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企業共有12家,總核準經營規模35.68萬噸/年,實際處置量29.43萬噸。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危險廢物處理企業實際處置量低于總核準經營規模,但記者在統計數據中看到2016年有6家企業的實際處理量超出了核準量,占比達到了50%。

提升固廢企業處理能力,是此次新一輪上海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在固廢處理上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根據該計劃要求,固廢污染防治要重點解決當前面臨的處置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鞏固無害化成果,突破減量化瓶頸,打通資源化渠道,基本建成系統完善的固廢分類收運、處置和循環利用體系。

李佐軍還建議,針對固廢垃圾處理,既可以擴大原有企業的經營規模,也可以讓更多的社會資本、中小企業介入來匹配市場需求,平衡供給與需求的關系。


責任編輯:曉麗
本文關鍵詞:垃圾分類 固廢污染物
誠信企業推薦
  • 太行振動

  • 威猛振動

  • 四達振動

  • 神宇機械

  • 萬力振動

  • 北海礦山

  • 河南萬泰

  • 鑫鷹環保

  • 宇環機械

  • 志遠篩子王

  • 金特振動

  • 新鄉威遠

  • 恒錦冶金

  • 中鑫機械

  • 朝陽振動

全國統一客服熱線:0371-56727233 63673370 客服傳真 振動篩分交流群① 58519197(滿)② 107250318(滿) ③ 87177774(未滿) ④ 35419702(未滿)
© 2007- 中國振動機械網 版權所有 豫ICP備13000463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豫B2-20190850
客服郵箱: 本站法律顧問:河南光法律師事務所
871792307 1321379918 技術:497398702

振動機械網微信

成 人 3D动漫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看人女 亚洲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观看 公交车上少妇迎合我摩擦 黄色AV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