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可“吃”建筑垃圾300萬立方米 石家莊復雜成分建筑垃圾處理系統獲國家專利
5月24日,記者從石家莊市城管局獲悉,由該局牽頭研發的國內首套復雜成分建筑垃圾處理系統,目前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該系統每年可處理建筑垃圾300萬立方米。
為進一步推進我市海綿城市建設,市城管局不斷在探索城市精細化管理與實現海綿城市“滲、滯、蓄、凈、用、排”功能的結合點上下功夫,牽頭研發了復雜成分建筑垃圾處理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
利用該處理系統的建筑垃圾再生技術,可生產出高性能的透水磚類產品。采用此類磚鋪設的城市道路,可使雨水迅速下滲,補充地下水,保持土壤濕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條件,并有效減輕城市排水和防洪壓力。
近日,記者在滹沱河建筑垃圾處置場制磚車間看到,采用這套系統的生產線上,一塊塊透水磚正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車間負責人潘琨為記者現場做了一個小實驗:將250毫升凈水,勻速倒在一塊透水磚上,約10秒左右,磚體下方已滲出水滴。
據市市政建設總公司總經理助理謝超介紹,對收運來的建筑垃圾,通過霧炮降塵、多級破碎、篩分等工序后,形成粗、中、細三級再生骨料;將再生骨料、新骨料、水泥、顏料等按一定比例攪拌,送至主機壓制成型,便可以生產出所需的透水磚。
“經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鑒定,這種透水磚透水性能、耐磨防滑性能、抗壓抗折強度等技術指標均滿足國家標準要求,是我市市政工程科技創新的具體體現。”謝超說。
據了解,該系統的研發屬于我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項目,于2016年3月正式啟動。市市政建設總公司本著循環利用、節能環保、綠色發展的思路,經過反復調研、論證、生產試驗,最終研制成功。
按照設計,該系統的制磚機生產線每小時可生產標磚1.8萬塊,水泥穩定土生產線每小時產量600噸,每年可處理建筑垃圾300萬立方米,意味著每年可節約垃圾占地600余畝,少開采天然砂石500萬噸,對我市打造循環經濟、促進綠色發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推動作用。
- 山東臨沂:建筑垃圾變廢為寶(2022-04-06)
- 嘉祥縣“去紙質化”服務模式刷新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審批效率 ...(2022-04-02)
- 變廢為寶!日處理砂石廢料4000方,共處理機制砂6萬方...(2022-04-01)
- 裝修垃圾資源化處理工藝技術:破碎與篩分如何有效組合?...(2022-03-31)
- 曲靖市辦理政協重點提案 提高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2022-03-30)
- 四川:“三個維度”讓固體廢物“無所遁形”(2022-03-30)
- 河北發布《計劃》含至少15個砂石類項目 2022年計劃投資超10億元...(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