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鄉建設部發文 有望破解建筑垃圾管理難題
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是建筑垃圾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舉措。為做好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促進綠色建造和建筑業轉型升級,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導督促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建立健全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加強建筑垃圾源頭管控,推動工程建設生產組織模式轉變,有效減少工程建設過程建筑垃圾產生和排放,不斷推進工程建設可持續發展和城鄉人居環境改善。
垃圾治理試點取得成效
《意見》對我國住建垃圾減排提出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即到2020年底,各地區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初步建立。2025年底,各地區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實現新建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300噸,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200噸。
建筑垃圾是指在新建、改建、擴建和拆除各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過程中,產生的棄土、棄料及其他廢棄物,可分為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等。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建筑垃圾大量產生。根據有關行業協會測算,近幾年我國城市建筑垃圾年產生量超過20億噸,是生活垃圾產生量的10倍左右,約占城市固體廢物總量的40%。建筑垃圾已成為我國城市單一品種排放數量最大、最集中的固體垃圾。目前我國建筑垃圾主要采取外運、填埋和露天堆放等方式處理,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資源,還產生有害成分和氣體,造成地下水、土壤和空氣污染,危害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
住建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住建部自2018年起,在北京等35個城市(區)開展了為期兩年的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工作。試點城市以治理好存量、控制好增量、加快構建全過程監管體系為目標,有序開展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取得了積極成效。”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修訂稿審議通過,對建筑垃圾減量化等工作作出了規定。為落實《固廢法》有關精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建筑垃圾減量化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具體措施,并將其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化工作、推進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重要文件。
建設單位承擔首要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住建部《意見》按照“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建設單位建筑垃圾減量化的首要責任。建設單位應將建筑垃圾減量化目標和措施納入招標文件和合同文本,將建筑垃圾減量化措施費納入工程概算,并監督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具體落實?!兑庖姟访鞔_,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要以“統籌規劃、源頭減量”“因地制宜、系統推進”“創新驅動、精細管理”三大原則為指導,有效減少工程全壽命期的建筑垃圾排放,系統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推行精細化設計和施工,實現施工現場建筑垃圾分類管控和再利用。
隨著建筑垃圾的快速增長,不僅在發達地區存在嚴重的“建筑垃圾圍城”現象,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即使在不發達地區甚至欠發達地區,由于對建筑垃圾資源化重要性認識不足、緊迫感不強,以及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制約,建筑垃圾也在不斷增加,且得不到有效的處置和利用,這成為影響未來發展的巨大隱患。
“建筑垃圾管理責任不清,是造成垃圾圍城現象的重要原因。”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
據劉俊海介紹,建筑垃圾的排放、運輸、消納、利用及監管工作主體責任不明,一直依附于道路管理、環境衛生管理和環保治理,無明確分工和責任劃分,存在“九龍治水”的尷尬現象。在偏遠農村,建筑垃圾基本處于放任自流狀態。比如建筑垃圾如何堆放、如何處理、如何利用,農村建房、維修、裝修產生的廢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產過程中的構筑物、水利設施和廢棄廠房怎么處理,基本上屬于無管理狀態。此次《意見》出臺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上述這些棘手問題。
建筑垃圾源頭減量是關鍵
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實施綠色策劃和綠色設計是關鍵。為此《意見》提出了很多在工程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減量化的具體管理措施。
比如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出場建筑垃圾進行分類稱重(計量)并及時記錄,實時公示建筑垃圾出場排放量,嚴禁將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混入建筑垃圾排放等。
施工現場建筑垃圾就地處置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采取土質改良措施后用于土方回填;金屬類垃圾、無機非金屬建筑垃圾宜根據場地條件就地處置,實現現場資源化再利用;難以就地利用的建筑垃圾,應按相關要求及時轉運和處置,不得擅自傾倒、拋撒等。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認為,目前國內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進程還有待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建立,而首先應該明確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的公益性。
按照“十三五”規劃的要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基本國策,通過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既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也為社會公眾帶來巨大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是符合重大公共利益的好事,它應該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與引導。
此外,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前期研發投入巨大,無論是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技術、設備,還是建筑垃圾資源化標準體系制定與建立都需要大量投資,目前政府對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固定投資的支持力度仍有待提升,僅有部分地區出臺了對相關企業固定投資的財政補貼標準,這一點是需要引起社會各方關注的。
同時,我國目前還缺乏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相關的國家政策法規,檢測、應用標準等,導致大多數地方建有的消納場地大小不一,處理無公害化技術參差不齊,對建筑垃圾處理也只是進行簡單的填埋,現場分撿分類利用和一般性回填也屬于低級利用,機械化程度低,致使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水平很低。
- 上海印發《指南》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2023-03-28)
- 銷售額達10億!德國哈茲馬克與廣西美斯達開啟長期戰略合作 計劃落戶南寧...(2023-03-28)
- 舉報偷排亂倒建筑垃圾最高可獲獎勵500元(2023-03-24)
- 西安:大力推進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打造具有特色的“無廢城市”...(2023-03-22)
- 河北征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典型案例(2023-03-21)
- 全市首張!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核發“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證”電子證照...(2023-03-21)
- 福山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基地開建 無廢城市項目走上用地審批綠色通道...(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