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數字賦能“綠色礦山”安全生產
位于岑港街道冊子島的浙江交投礦業有限公司大皇山礦區是定海重要的礦產出運區之一。作為全省最大的機制砂生產研發基地,該礦區在做好礦產供應的同時,著力建設智能化綠色礦山系統,實現礦產供應全流程智控化管理,為安全生產層層加碼。
記者近日在大皇山礦區決策指揮調度中心看到,工作人員正通過視頻監控系統排查礦區作業風險。“我們利用5G網絡將礦區現有監控與鷹眼技術聯動,同步設置了200個視頻監測點。”浙江交投礦業有限公司安全環保部安全主管張前向記者介紹了該系統的運行原理。該系統利用了“5G監控+AR實景+AI智能分析”技術,以礦區原有監控視頻為載體,圍繞露天礦區作業現場管理中的生產監督、重點區域的安全防控、應急事件處置、危險源判別等業務需求,建立以人、設備、事件、預警等信息的AR實景數據標簽,為實景可視化、智能研判、智能推送、智能處置等應用提供數據支撐。
在決策指揮調度中心大屏幕上,一頂頂黃色的安全帽標記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每頂安全帽代表一名工人所處的位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工人運動軌跡被精準捕捉的奧秘就在他們攜帶的安全帽上,每頂安全帽都安裝有定位芯片,通過GIS系統定位實時顯示工人的位置,安全帽兩側還安裝了安全預警按鈕,一旦工人在現場遇到緊急情況,可通過按鈕向決策指揮調度中心發出警報。在屏幕中還設置了以礦山采礦權界線為基線的虛擬電子圍欄,作為越界開采警戒線,鉆機、挖機等越界開采時后臺將會收到越界警示,調度人員可及時向相關車輛、人員發出警告,保證礦區采礦作業在合法范圍內。
“依托智能化管理,礦區每一度能耗、每一處環境變化都能被精確掌控。”據浙江交投礦業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負責人左寶儀介紹,5G實時監控、定位頭盔跟蹤等技術是智能化綠色礦山系統建設的組成部分之一,該系統還創建了礦產資源三維地質孿生模型,通過三維建模,可1∶1重現礦山、廠區、車間、工藝各環節的實時模擬,實現礦區年1500萬噸的生產銷售外運的自動化管控,提高礦山開采及生產效率。
據了解,浙江交投礦業有限公司還在大皇山礦區設立了國內砂石礦山領域首個砂石骨料檢測研究機構,將自主研發的“數字3D成像”“大數據分析”等現代化智能設備系統逐步應用于砂石質量檢測。該公司砂石骨料研究院負責人洪偉華告訴記者,借助砂石產品質量檢測系統可避免巡檢不及時發生的超粒徑骨料混入,第一時間優化生產工藝,產品質量檢測時間也由原來的半天變成實時。
- 機制砂被列入《江西省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2023年版)》...(2023-03-28)
- 江門:下好“三步棋” 切實加強礦產資源管理(2023-03-28)
- 海南省采納審計建議組織開展礦產資源開發治理監管突出問題專項整治...(2023-03-27)
- 8月投產!瀏陽這個礦區可年產機制砂660萬噸(2023-03-27)
- 機制砂被列入《廣州市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2023年版)》...(2023-03-27)
- 湖南懷化一年產200萬噸砂石項目環評獲批(2023-03-27)
- 1100多家、數量不及全國礦山一成!綠色礦山如何走好下一程?...(2023-03-27)